人有氣息

顏真卿 《顏勤禮碑》人
人有氣息。
生活中我們們常常說,那個人文文雅雅,是位文化人;那個人看上去就粗俗,你也許并不認識他或沒有打過交道,甚至沒有說過話,只是憑感覺,這就是一個的氣息。氣息,是一個人基于其生性天賦、生活環境、文化教養、生活閱歷等,在其言談舉止、生活習慣乃至衣著穿戴中顯露出的,一種能使人感受到又難以言說的信息。人們根據自己的見識,不僅能判斷其高下雅俗,認定其美丑,而且還會對其表示出愛惡,這就是通常說的人的氣息。
書法亦有氣息
書法亦有氣息。
書法,是通過書者筆下產生的藝術形式,它雖然它既不能言,也不能行,既摸不著,也抓不住,卻能以其形式展露出一種讓人可以感受到的氣味、信息,而且成為書法重要的審美內容,這就是書法的氣息。
當然,書家所求、人們所美的只能是高雅的而不是低俗的氣息。

王羲之《遠宦帖》
書法氣息的認識
對于書法,人們感知其氣息的存在大概在東漢,據資料漢代趙壹《非草書》一文中就出現了這樣的話:
“凡人各殊氣血,異筋骨,心有疏密,手有巧拙。書之好丑,在心在手,可強為哉?”
意思是說由于每個人的氣血不同,便形成了不同的心性。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,是不可以強求的。這里說明書法存在著不同的面目,它是書者不同的筋骨氣血決定的,并能夠在書中顯示出不同的效果,它甚至可以決定書法的美丑。
到了南朝,已有從書法氣息評判書法審美的意識,梁?袁昂《古今書評》有文字記錄:
王右軍書,如謝家子弟??v復不端正者,爽爽有一種鳳風氣。
這是從書寫者的書法中感受到的一種風神氣息,這種氣息是具有教養的家庭流露出的既高雅又灑脫大方的人的氣息。正是這種氣息的存在,才使右軍書有了不同于一般書法的美。
唐代孫過庭則首次就書中氣息所以產生的根源作了分析,也是以王羲之為例說明:
右軍之書,末年多妙,當緣思慮通審,志氣和平,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。
這里不僅有了對書法高雅氣息的贊美,而且分析了產生的原因。唐代書家的正大氣象受到后人的贊美,如宋人朱長文贊揚顏真卿:
顏真卿書“剛毅雄特,體嚴法備,如忠臣義士,正色立朝,臨大節而不可奪”的耿耿正大之氣。

顏真卿《多寶塔碑》拓本局部
還有狂草書家張旭、懷素那種酒后癲狂之態,在他們的書法中盡顯地淋漓盡致,這都是書法的氣息說,這里同時還顯示一種時代氣息。宋代蘇軾、黃庭堅更以其學識修養和才情,創造了一種意氣縱橫、自由揮灑的效果。宋代人們認識書法的氣息,已達到成熟,黃庭堅贊美蘇軾書法“書卷氣”是典型例證,黃庭堅說:
筆圓而韻勝,挾以文章妙天下、忠義貫日月之氣,本朝善書,自當推為第一。

周越《草書賀秘監賦》
黃庭堅大贊老師蘇軾書有郁郁芊芊的“學問文章之氣”而以另一位老師周越為例,說明書寫技能與知識修養的關系,即便是有很好的書寫技能工夫,沒有修養也擺脫不了庸俗氣息。
自此以后書卷氣、卷帙氣、士氣等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在認識書法藝術現象中出現。從北宋至今,經過了近千年發展,書法的氣息,越來越受到書法人的重視。如何求高雅,如何避淺俗,已成為每個有志于書法的書家或書法人越來越關心的問題。